拉姆斯

分类:剧情片 美国2018

主演:深泽直人,迪特尔·拉姆斯

导演:加里·赫斯威特

原文发表于公众号【被设计】最近的推送都是自己在隔离期看到的一些前浪和前前浪们留下的“宝藏”。它们并不新鲜,但如果不去打开,它们永远都只是未拆封的礼物,摆在我面前却并不属于我。5月1号到3号,独立纪录片导演和制作人Gary Hustwit在他的官网上限时免费分享了他靠众筹完成的纪录片《Rams》。74分钟,每一帧都是一幅完美的画面,每句话都值得百般回味和深思。即使不是设计师,相信看完也会有所启发。

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这个名字对于设计界的业内人士,必定是如雷贯耳。但如果是行业外的人,也许还有些陌生。所以,先找大家的“熟人”来背背书。比如,无印良品的著名设计师深泽直人说:“拉姆斯可能是第一个工业设计师,也是最后一个工业设计师。他是最早从事工业设计的人之一。然而,就在当时,他已经给了我们最准确的答案。”

在深泽直人看来,这位今年88岁的老人家创造了工业设计领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传奇。

如果你对深泽直人也没什么了解,那我再举个例子,先看看下面几张图:博朗T3口袋收音机 (1958) VS 苹果iPod (2001)

博朗LE1 speaker (1959) VS 苹果iMac (2009)

博朗ET66家用计算器 (1987) VS 苹果手机计算器 (2007)

左边是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为Braun公司做的设计,右边是苹果公司一些产品的对比。虽然年代和功能相差甚远,但设计语言非常相似。曾经甚至有不少人指责苹果公司“抄袭”。其实,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和前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维(Jonathan Ive)明确表示过:苹果的产品深受迪特·拉姆斯设计理念的影响。而拉姆斯本人也认为这是合理的借鉴和改造创新,并对这些后辈深表赞许。拉姆斯在耄耋之年还会去逛逛苹果店

迪特·拉姆斯出生在1932年的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他还是个孩子,在祖父家的木工工作室不仅躲过了狂热的年代,还能跟着祖父这位木匠大师钻研了各种木工技艺。1947年他开始在威斯巴登工艺学校学习建筑。在他的回忆中,那里就像是一个迷你包豪斯。当时的德国青年们刚刚经历了巨大动荡和打击,他们想要变革,想要用更有社会态度的方式重建德意志。而拉姆斯和他的同学们则在技术和设计上寻找方向。他们思考的重点回到了人本身:人是什么,人如何生活……“一切都必须从头开始,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基于真实世界去清除混乱、梳理出秩序。”

1955年,他以建筑师的身份加入了Braun公司,为其改造工作环境。然而很快,他就被各种机械所吸引,加入公司一年之后,他开始了产品设计。建筑师的身份就此搁置了。拉姆斯为数不多的室内设计

到了1961年,他已经成为了Braun公司的首席设计师,甚至被奉为公司的形象代言人,人称Mr. Braun。因为他不仅是品牌的灵魂和大脑,还是最了解产品的人。代言人的角色导致舆论把各种功劳都加在他一个人身上,他自己却一再强调:大多数设计都是集体的智慧。

在1959年,拉姆斯受到设计师Otto Zapf的赏识,在获得了Braun公司的许可之后,开始同时为Vitsœ这家英国公司设计家具。在他看来,公司的信仰必须和设计师的理念吻合才能拥有共同目标,创造出最优秀的作品。拉姆斯在一次演讲中骄傲的宣称:“我已经为(Braun和Vitsœ)这两家公司工作了大约20年,我想指出 - 我只为这两家公司工作。”

即使是这两家公司,拉姆斯也是有偏好的。Braun公司后来逐渐向商业化发展,而Vitsœ公司在耐用、简约与可持续等观念上却一直在坚持。所以1995年,拉姆斯从Braun公司退休卸任所有职务之后,依旧在Vitsœ工作。

今天再看拉姆斯的作品,你也许会对有些在生活中已经几乎用不上的古董产品嗤之以鼻。工业设计的作品反应当时的生活习惯,满足当时的需求和功能,所以功能上必然会有强烈的时代印记。但它们只是一个载体,拉姆斯之所以被设计师们一遍遍重温,被苹果公司借鉴和学习,是因为这些作品承载的设计理念、哲学和态度经得起时间的洗刷,是他独特的设计美学和语言不受时代的约束。其实,拉姆斯的设计理念只有一个简单明了的核心:Less,but better. 少,但更好。

大道至简,衍化至繁。从这个核心出发,他总结归纳了十条“什么是好设计”的定义,在业界被称为“设计十诫”。这十个设计原则在今天的语境下看又能有什么新体会呢?①Good design is innovative 好的设计是创新的

今天科技发展的速度惊人,但设计似乎还没有跟上技术的步伐。即使我们仍然能看到无数新的产品出现,但在拉姆斯看来,它们“通常不是创新,而是形式上的叠加。” “真正的创新和卓越的成就正变得越来越少。术语化的设计正在泛滥。”拉姆斯的语重心长提醒着设计师们,千万不要绞尽脑汁却走错了方向,用一些宛如作秀的方式做出了一些看似“不一样的尝试”,却没有实质上的创新。这让我想到了这段时间格外引人注目的口罩。无纺布口罩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直到今天,虽然各种新材料层出不穷,人类社会也经历了数次疫情的攻击,但除了一些在图纸上流传的炫酷的设计,在新病毒来临时,人们依赖的仍然是数十年未曾有突破性改变的老技术。(更多阅读请点击:口罩进化论)②Good design makes a product useful 好的设计让产品实用

“实用”在许多设计师的语录里都是金规玉律。在拉姆斯的设计哲学中则更加重要,他说“功能是任何设计的起点。”在今天的语境下,被人们广泛关注的“设计”似乎都只有单一功能:打造“适合拍照”的网红爆款。在设计师的加持下,一波又一波的爆款产品、网红景点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咖啡店的最火产品不是咖啡,而是容量极小、不易清洗、几乎只适合摆拍的猫爪杯;绚丽夺目的网红展览让许多人带着一千张自拍美照回家,却没有让人记住任何一个艺术家的名字;无数人去“最美图书馆”打卡,却没有人能静下心来阅读;红极一时的“菜市场改造”一度被认为是设计力量的体现,但在投入使用后才发现设计只让摊位变美了,但菜市场却失去了原有的人情味和烟火气,来拍照的人多了,但来买菜的人却少了……③Good design is aesthetic 好的设计是美观的

每天使用的东西可以营造个人环境和幸福感,好的设计需要美,而美需要制作精良。设计不应该成为视觉效果、漂亮外观和时尚的代名词。拉姆斯认为,如果从外观开始设计,那结果一定摆脱不了形式主义。设计师不应该把自己当作一个化妆师,仅仅是根据设计风格和美学标准对产品进行“包装”。设计师只有由内到外的,从功能、构造、材料等方面对产品有整体的理解之后,才能客观理性的用自己的美学语言来完成外观表达。④Good design makesa product understandable 好的设计使产品易于理解

好的设计会让使产品“开口说话”,最理想情况就是产品能阐释产品本身。拉姆斯的设计尝试消除用户对使用手册的依赖,他带领的团队想要实现在用户不看说明书的情况下至少能进行基本操作。这意味着精炼必要元素和去除任何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元素。1987年设计的ET66家庭简易计算器就是这样的产品,按键被整齐地划分,并用颜色区分。用户就可以立刻明白每一行按键的功能。直到今天,这仍然是一个无需改进也不会过时的经典设计。这个形式也被广泛的运用在大多数计算器上,包括苹果手机内置的简易计算器。⑤Good design is unobtrusive 好的设计是低调的

产品终归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非主角,它们应该是中性的,应该作为背景默默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不是时刻跳到眼前证明自己的存在。纪录片中拉姆斯谈到他一直主张Braun只在机器的背面放一个小小的logo。他将logo比喻成一个人进入一个房间后的自我介绍:轻声说出来就行了,无需叫喊。特别是如果希望客户拥有众多同一品牌的产品,如果它们都顶着大大的logo,就像它们在各个角落大喊“我是某某某”,显得荒谬无比。无印良品的无logo概念和深泽直人的“无意识设计”与这一条原则一脉相承。⑥Good design is honest 好的设计是诚实的

诚实意味着不夸大产品实际的创新性,功能性或价值。不用无法兑现的承诺来操纵消费者。在1967年Braun被吉列收购之后,拉姆斯曾多次表达自己的愤怒,因为他反对为了迎合市场营销而修改自己的设计。相比拉姆斯发怒的时期,我们正处在一个营销至上的年代。大多数品牌的营销部门把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在寻找“痛点”、“痒点”、“卖点”上花的功夫远远比在设计上花的多。设计师对诚实的坚持是否还有重量?⑦Good design is long-lasting 好的设计是耐用的

“耐用”在今天似乎也已经成为了一个无关紧要的词。消费主义盛行,“更新换代”已成为了常态:今天买到手的东西明天就成了老款;一些品牌被客户称赞只因为他们的售后没有维修只有换新;我们一边疯狂生产一边疯狂丢弃,地球数千年数万年积累的资源被开采和生产,然而短命的产品转眼就成了垃圾……或许我们会问:好设计还有需要耐用吗?发出这样的疑问,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们已经默认了这个接近变态的运行方式。什么时候我们能重新问一句:今天的消费观念是正确且持久的吗?⑧Good design is thoroughly down to the last detail 好的设计贯彻到细节

拉姆斯认为:任何细节都不应该是武断的或者是偶然的。他的设计理念在设计类教科书被提及,他的作品在博物馆里被珍藏,但在现实中能够履行的设计师和品牌少之又少,这也是他欣赏苹果产品的原因。但像乔布斯一样接近强迫症的品牌领导人有几个?追求内涵和极致的设计师又能“存活”多久?如果忽视了品质和细节,只把关注点放在吸引眼球的色彩形状和噱头十足的概念上,设计会不会走进虚无且令人沮丧的死胡同?⑨Good design i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好的设计是环保的

拉姆斯欣赏自然,也对环境有着高度的敏感和超强的理解力。早在70年代,当全世界都沉浸在生产的狂热时,他已经在质疑自己的设计是否对环境造成了破坏。“我们生产的东西是否真的在为地球增添价值,还是说,只是消耗资源?”他对设计的思考已经超越了设计本身,因为他发现很多时候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机械设计,而在如何改变整个体系。比如说起汽车设计,他认为在整个汽车行业“做了太多没必要的事……我们不需要更快的东西,我们需要一些更明智和更好的东西。我们要做的是重新思考整个交通系统,不止是从能源的角度来看,而是考虑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交通工具。50年后的交通会是什么样子?这才是现在汽车行业的挑战。”⑩ Good design is as little design as possible 好的设计是尽可能少的设计

返璞归真,至纯至简。在产品上体现越少的设计,在背后的功夫则越多。能够将必要元素精炼浓缩,将不必要元素像修枝剪叶一样剔除,在拉姆斯看来,这就是设计。

回顾起来,这十条总结于70年代的设计原则仍然历久弥新。许多人会说今天是个多元世界,拉姆斯的风格只不过是众多设计语言的一种。在我看来,纵使设计师们的表达方式各有不同,但拉姆斯的思考却直击设计的本质,是所有想做“好设计”的设计师不应该回避的问题。结合现在的环境,提出质疑的人看起来总是会像一个消极的悲观主义者。但请对自己说,勇敢的质疑吧,然后去实践中寻找自己的答案。拉姆斯也是在不断地质疑自己、质疑社会的过程中,才形成了这十条原则。

写文的当下,仍有许多国家处于新冠疫情的隔离期,但人们已经按耐不住,纷纷开始展望疫后的世界。有人认为我们会经历一段低迷,然后逐渐恢复正轨,继续高速发展的美梦。也有人认为我们的生活会且应该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必须重新思考社会的运行方式。无论哪种观点,都无法否认我们必将面临一个非同一般的变动期。法国哲学家布鲁诺·拉图尔在一篇文章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比如前几天电视上报道了一个荷兰的花卉从业者,眼含泪水扔掉成吨准备装运的郁金香。由于缺乏买家,这些鲜花不能再通过飞机运到全世界。他的遭遇固然值得同情,也应该得到补偿。然而,随后镜头后退,拍到他的郁金香是种在非泥土的环境下靠人造灯进行照射生长,之后再装进喷洒着煤油的货机里,从史基浦机场运送到全世界。我们不禁想问:“这种种植和销售鲜花的方式真的有必要再延续下去吗?”TANC,公众号:艺术新闻中文版法兰西回声|布鲁诺·拉图尔:新冠之后,不必再回“前疫情”时代

拉姆斯在回顾自己人生的时候也说,如果让他重新选择一次,他一定不会再当工业产品设计师,而是当一名景观设计师。他想花更多时间去关注人们生存的环境和景观,思考城市将怎么发展?地球会变成什么样?他意识到:塑造环境比塑造一件物品重要太多了,却没有足够多人在研究和认真对待它。

拉姆斯和他的妻子一直住在同一个地方,50年如一日,从未搬过家。

他就在这里,在不变中思考着变化。

原文发表于公众号【被设计】(ID:be_designed)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详情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2-2023 www.55y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