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士 全集

分类:短剧 中国大陆2024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问:隐士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答:“隐士”在古代主要指不做官、离群索居的读书人,比如陶渊明、林和靖等。今天的隐士可能包括了佛教徒、道教徒、寻求灵感的艺术家等。这个需要做具体的调查。 问:隐居的生活是适宜的吗? 答: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理解修行者的体悟、他们心中的境界,对他们的行为的理解要被放在这一前提之下。如果对隐士缺乏“理解之同情”,你讨论的就不是“隐居的生活是否适合那些隐士”,而是“隐居的生活是否适合你自己”。 问:如何看待隐士的禁欲主义行为? 答:段义孚在《地方之爱》中认为,禁欲主义可以是一种肯定性的东西,比如精神对物质的主宰。它不一定是纯粹消极的(参见《关于禁欲主义》一文)。 问:隐士是求苦还是求乐的? 答:苦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隐士的一个意义在于,他把世俗所认为的看似明摆的苦乐观放到了一个可疑的境地。其实孔子也做了类似的工作,提出了另外一套价值。 我自己的感受是,习惯对人的影响很大。比如,我刚开始吃素的时候也会不舒服,感觉选择一下子变少了。但是时间长了,就觉得没什么区别,不会感到难受。我对隐士的生活缺乏体验,不敢妄下判断。 问:如何看待隐士的断绝人伦的一面? 答:这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波特的书中的隐士也不是完全与他人隔离的,仍然保持了与社会的(微弱的)联系。有的隐士会收弟子。我的感觉是,一个人只要有一两个知己,他就可能在这种关系中实现一些价值。比如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再比如《庄子》中提到的一些隐士,目击而道存,莫逆于心。 与此相比,城市里的人际关系可能更多地是理性的、功利的。你与他人不需要互相关爱、认同,而只需进行一种等价交换。当然,城市里的人际关系复杂,不可一概而论。 隐士的行为具有潜在的抗议的一面。《四书章句集注》里面说:“道不远人,人自远尔。”如果不是社会的大众肤浅庸俗,隐士可能也不会需要隐居。南宋和明末的西湖佛寺充满了游客,嘈杂吵嚷,和尚开店铺、当导游、诱使来客捐钱,而大众的信仰更多地是功利的,意在自己得到保佑,佛教的很多教导被遮蔽了(参见Xiaolin Duan《The Rise of West Lake》等书)。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真正修行的人,可能只能离开这些寺庙,躲进更远的山里。你可以说,在隐士选择隐居之前,是社会偏离了道在先。因此不能简单地把隐士的行为视为消极性的行为,要去寻找他们可能在捍卫的东西。 问:如何评价隐士的经济行为? 答:一种功利主义的看法是,人的(经济)处境和人的主体之间的关系是给定的(given)。隐士的存在质疑了这一点。波特89年的时候采访终南山的隐士,有的一个月拿十几块钱,再种一些菜就可以生活,还觉得自己不需要钱。14年波特重访终南山,一个小弟子说自己一个月只需要五六十块钱。可见物质条件对人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的主体建构的。你认为自己缺钱,但是你对钱的需求可能远在人的基本需求(needs)之上。详情

Copyright © 2022-2023 www.55y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