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岛屿写作:1918 1

分类:纪录片 中国台湾2015

主演:刘以鬯

导演:黄劲辉

在空中看完了《他们在岛屿写作》刘以鬯的那一期。一开始知道刘以鬯是王家卫在《花样年华》里引用了那句“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感到一种震动,一种微妙的共鸣。后慕名去看了《酒徒》,发现刘老真是极敏感极有灵性的意识流小说家。据他自己写,“我是老師的叛徒,他喜歡狄更斯,我卻變成喬也斯的崇拜者,畢業證書沒有半個中國字。” 刘老自己是不喝酒的,但《酒徒》一书却用极细腻的笔触写活了一个酒徒荒谬却又清醒的人生。尤其该书以意识流的手法写作,不注重外在因素的描写,而是完全内倾的写法。作家本人无此经历,却能够把自己置于主人公的身体里,记录意识的流动。也正是因此我总是偏爱一些意识流作家,我从不怀疑这些人写作是天赋的使命。 高度内倾的人往往是迷惘的,他们喜欢思考一些存在主义的事情。这种迷惘在19C的岛屿写作者身上尤其显著,他们找不到自己文化的根基,同时接受一些外来文化的冲击,包括黄国峻那一批台湾内向世代作家。刘以鬯,一个来自上海的人,在19C的香港,站在商业世界的中心,笔下的人物自然是相当压抑的。很多角色都呈现出一个企图找到出口但未果的姿态。如他自己在《酒徒》里写,“過去的種種,如同一件濕衣貼在我的思想上,家鄉的水磨年糕,家鄉的猥褻小調,有一天,我會重覩老家門前的泥土顏色。” 我惊异于刘以鬯旺盛的表达欲。他一天写一万字,二十年如一日。说他表达欲强似乎不太恰当,不如说他看到的世界,比大多数人细致了太多倍。 我也惊异于他的生活情趣——似乎很多好作家是过不好日常生活的——他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他会将一千字的稿费换算成十碗云吞面,他喜欢集邮、设计城市微缩模型、收藏陶瓷。这些小玩意是他热爱这个世界的缩影。他成日写作,模型就放在桌边,边写边把玩。同时,他喜欢放一些音乐或者录音带,他习惯在这样嘈杂的环境里写作。 落地了,北京今日雨。私自篡改刘老的话。生锈的感情又逢落雨天,思想在狭窄的机舱里打转。 详情

排序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2-2023 www.55y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