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海峡 HD

分类:战争片 日本1965

主演:三国连太郎,左幸子,高仓健,加藤武

导演:内田吐梦

虽不结案,却求索不停,才是一流犯罪片。

原载于#半斤八两抡电影#

日本每年农历的一月二十日,是“换莺节”。八重和她的艺妓姐妹们在神社买了木雕的黄莺,到了明年此时,再把留存一年的木莺拿来换成新的,寓意为:一年中,假的东西飞得不知去向,只有真实的留下来。可是,八重一直攒着旧木莺,从不舍得换新莺。不知不觉,她已经攒下了十只小木莺。

十年一梦,八重始终不敢确定她深爱着的男人是不是真的叫“犬饲”,如果是假名字呢?八重不敢让“谎言”飞走,她要留着,直到重逢。八重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她证实了那一夜犬饲跟她讲的不是谎言,然而她也成了犬饲新的谎言的祭品。

如果按照上文的剧情,《饥饿海峡》将沦为一部情杀悲剧,这实在是对铃木尚之的亵渎。影片的故事并不是这么个讲法,它始于一场台风海难,一桩凶残的杀人纵火案……逃亡的嫌疑犯,深情的风尘女,时运不济的刑警,他们勾连了日本战后十年的黑血和黄金……这些诚然都是经典犯罪片的元素,但是仅凭这些,恐怕远不能解释为什么《饥饿海峡》能被《电影旬报》评选为20世纪百大经典电影第三位。

如果我们试着换一种讲法,跳出来重新梳理整个故事,就会感叹铃木尚之的剧作功力实在高山仰止,仅看一遍电影,难免不识庐山。

双重两难

接回文章开篇的言情剧叙述法,请铃木大师在天之灵原谅我的冒犯,在下实在是为了解剖呈现影片剧作的妙处!

杀人犯犬饲、如今的慈善家——樽见京一郎,他拙劣的掩盖手段很快暴露,甚至被翻出十年前的旧案,他成了双重嫌犯。京一郎的防线层层溃守,他被打回了1947年穷途末路的原形,但是他还有最后的防线。面对警方的盘问和推理,他拒绝承认十年前的任何杀人指控,他沉着地讲出了自己版本的故事。他祭出了最后的杀招,除非警方相信他的叙述,否则他不会认罪。战后重建的日本,是法制社会,警方被京一郎制住,他们没办法拿出直接证据,十年前也好,十年后也罢,他们只能选择信或者不信。

被扒掉慈善家光鲜外衣的京一郎,似乎突然掌握了话语权。

《饥饿海峡》在第三幕的节点,抛出了两难命题:想要坐实嫌犯刚刚犯下的罪行,就必须相信他十年前的无罪故事。而这一两难命题,早在第二幕重逢之时就埋下了伏笔。八重不远千里来寻当年的犬饲,而犬饲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大慈善家,他恐惧自己的假身份被揭穿,为了十年前他并没犯的罪,他的恐惧本能驱使他犯下了真正的杀人罪。他失手杀了八重,继而为了灭口杀了寄住在他家勤工俭学的竹中,并且伪造二人殉情。

京一郎在影片第二幕中突如其来的杀意,与他在第三幕中突然掌握的话语权,钩织成一张无形的巨网,把一干刑警和全体观众硬生生拖回到了十年前,那是罪恶的渊薮,是历史的黑洞。

日本战败后被美军接管,疯狂的侵略战争导致民生凋敝,饥饿笼罩全境,战时的权贵阶级在战后囤积物资形成黑市,被饥饿折磨的贫民铤而走险,每天都会发生因为饥饿导致的恶性犯罪。那时的犬饲,只是个吃不上饭的苦力,他只是碰巧结识了刑满释放的两个犯人,那两个人利用当铺老板的好意而犯下了穷凶极恶的罪行,他们杀了当铺老板一家,抢走家中现金,纵火毁尸灭迹,恰好赶上台风,火势不可控制,烧毁了大半个市镇,死伤无数。两人逃亡的时候,利用犬饲买票,并且“随机”目睹了函馆港口的联运船遭遇海难,他们当即喝令犬饲去搞了艘渔船,趁着海难搜救的乱局,要借着渔船潜回内陆。两人贪图赃款,在渔船上起了杀机,自相残杀,波及犬饲。犬饲出于自卫,夺船逃走,两个恶徒就此葬身海上。犬饲想要自首,但他深知根本说不清楚,他不会被任何人相信。于是他毁船登陆,结识了当时的妓女八重,温存一夜,他留给八重一大笔钱,就此失踪。他并不知道,他的踪迹一直被一个资深刑警弓坂紧紧追寻。八重被犬饲的善意感动,替他掩盖了去向,并且一直感念着他。到东京谋生,乃至重操旧业,八重的心始终都属于犬饲,直到致命的重逢。

以上,是笔者有意打乱《饥饿海峡》的叙事时序,整理出的剧情梗概,意在显影剧作中一连串的“偶然”局面。而这一串的“偶然”,都是社会问题所催生出的,在剧作中被包进了“必然”的社会事件中,台风中的两起惨案:层云号沉船、岩内町大火,看似并无交集,却被一双老辣的眼睛盯住了。三个视角

资深刑警弓坂,对无人认领的两具尸体唱诵《心经》,字正腔圆,连职业法师都自叹弗如。慈悲和智慧是相互滋长的,弓坂发现了两具尸体的怪异外伤,也发现了第三名嫌犯的存在,但是他输给了时间。弓坂的智慧能让他无限接近真相,却不能帮他解决全家所处的饥荒困境。两个正在长身体的儿子为了一块白薯大打出手,他却只能恪守公职人员不买黑市商品的原则,在全家面前抬不起头。在经费紧张的年代,弓坂执意去东京追索八重的下落,无功而返,导致他被免职,成了全家的拖累。十年后,弓坂在监狱做狱警,可是他从未忘记犬饲和八重,他甚至一直保留着犬饲烧船的灰烬。十年后,这一包灰烬,混合着焦木尘埃和北海道泥土,触动了犬饲的乡愁,以不结案的方式了结整出时代悲剧。弓坂的原型,是铃木先生的父亲,恪守本分而不去黑市。这里,借助弓坂的家庭晚餐,再次折射了那个永远缺粮食的时代。弓坂被免职的原因,居然是他出差调查不力,那是一个公共资源匮乏到不允许警察遵循理性追索案件真相的年代,弓坂的家庭悲剧提供了战后日本的一种社会观照视角。

八重用情至深,她不经意的一句话,点燃了犬饲的求生之火,“犬饲先生,你真是个好人哪!”她为了全家的生计去卖身,后又为了尊严去东京转行求生。然而,满目疮痍的东京,八重被“潘潘女郎”的人浪裹挟着,冲来荡去,汇集成一股脂粉的洪流,却又被街头警察再度冲散。潘潘们取悦着占领军,觉醒着自己的身体和见识,而八重这个保守念旧的姑娘又与她们泾渭分明,正如她来东京落脚多日却从不曾拜访她的同乡——时子,一位已经有固定住处和固定黑人大兵情人的潘潘女郎。弓坂的追索,以及对警察的不信任,让八重不得已重操旧业,隐身于职业艺妓的行列。八重在东京的求生之路,揭开了战后日本的社会弊病。重逢时,八重绝望地哀鸣,她能用身体记住男人,她也用身体记载了废墟中的日本。八重的视角,又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日本战后的社会问题。

犬饲一出场,就是饥不择食的形象,隐匿了人之为人的特点,代之以惊慌失措的饥肠辘辘的野兽形象。他自卫是本能,卷钱离开也是本能,邂逅八重也是本能,随后在食品加工业发家崛起也是依然是本能,最后失手杀了八重,甚至也被描述为一种本能的下意识的杀意。可以说,犬饲是丛林法则的代表。但是他自问“没在北海道做过任何恶事”,只求警方能相信他。这是卑微的真相,却饱受质疑,只有弓坂愿意跟他谈。他触摸到了故土,提出要去北海道坦诚罪行。在看到八重的出生地之后,犬饲跳江,正如他嘶吼的“北海道知道我!”他的死成为一个完美的闭环,回归到影片开场的轻津海峡,一整片乌深的浪里。

犬饲的视点,并没直接展现社会问题,而是借着警方对他背景的调查,揭示出他十年前朝不保夕的苦力生涯,即便如此他也坚持着给老家的母亲寄钱,拿到赃款想要自首。阻止自首的理由,除了没人会相信他,更重要的,是这笔钱能让老妈不再挨饿。两张报纸

《饥饿海峡》的社会属性,老树根一般的扎实,那种近乎贪婪的抓向土壤深处的力度,不逊于任何“社会派推理”的经典小说。铃木先生对新闻报纸的运用,就渗透在每一幕最关键的推进部之中。

罪案是和台风一起发生的,甚至台风也是从犯。次日的报纸头版,纵火案和联运船海难是并置的。台风放大了罪人的恶行,也显影了当时社会问题的致命之处。

男女主角的邂逅,呈现为距离上的渐进,从火车厢的两端,到妓院房间的矮桌两侧,最后到两人不分彼此地裹在棉被里。男女主角之间的情欲,如何以电影手法烧起来?在犯罪片中,要另辟蹊径。这里,靠的是一张报纸。前一天的罪,通过报纸头条新闻,直接刺激了犬饲,他的惊恐在这里是暗场处理的,只呈现为神经质的幻觉,但是这个情绪使得接下来的情欲戏真实可信,甚至有自然主义的神韵。情欲戏不是顺理成章的,更不是按部就班的,尤其是女主角是风尘中人,在她俩之间不存在那层窗户纸,这样的处境写情欲,反而难度陡增。事后,犬饲同情八重的出身,顺手用报纸包着钱,留给了八重。

十年后,又是报纸,带着八重找到了京一郎。这次的新闻则刚好相反,它成了京一郎的遮羞布,盖住了十年前的不堪。在《饥饿海峡》中,报纸有报纸的变调,八重是女孩子心思,她把剪下来的报纸揣在怀里,成了被杀后的指控遗言。这一动作,与本文开篇概述的八重“换莺节”留莺不换的动作,统一呼应,角色是活生生的,这个可爱的风尘姑娘令人怜惜。而八重珍藏的十年前用来包钱的报纸,等于直接告知警方,她十年前就认识京一郎。进而,报纸招魂幡一般,把十年前的犬饲引了来,完善了警方的逻辑推论。

十年间,两张报纸,两则新闻,记载的都是事实,从饥不择食到乐善好施,犬饲和京一郎,刚好对照出日本战后十年从废墟到重生的两张面孔。如果真要深究罪孽,犬饲十年前并没有罪,他只是饥饿。那两个刑满的犯人是真凶,但他们只被呈现为行尸走肉的人物,他们只是闻着肉香去行凶,那肉香从何而来?因为十年前,1947年,日本经济一片狼藉,银行经常失信。当铺老板被银行坑过,决意不再存钱,现金都藏家里,这才惹祸上身。老板并不是自取灭亡的蠢货,只是社会问题假手凶徒杀了他。指甲与灰烬

八重留下犬饲的指甲珍藏了十年,是铃木先生的原创设计,替换了原著小说里的剃须刀,为此,水上勉先生特地致信铃木先生表示感谢,盛赞这一改动弥补了原著的缺憾。

指甲,是犬饲身体的一部分,后来寄托了八重的思念和情欲,成了图腾一样的存在,让八重能够在日本最黑暗的时代活下去。八重的一切都跟身体直接相关,她的职业,她的爱情,她活下去的信念,甚至她被杀后留下的能够直接指证凶手的证物。在那样的时代,人们贫乏得只剩下身体。

十年前,弓坂在轻津海峡的一块岩石上找到了疑犯烧船的灰烬,他受限于贫瘠的时代和官僚传统,被剥夺了追索真凶的权力,他把灰烬留了十年。他用时代的灰烬击溃了京一郎的傲慢防线,但也同时捍卫了犬饲的尊严,攥着来自北海道的灰烬,犬饲大喊着:没在北海道做过恶!这卑微的呼喊充满了底气,所以警察没资格审判犬饲,他有选择自己死在哪儿的权力。

正如内田吐梦导演要求的:我要那些用脚底去爱自己故土的人物!被剥夺的话语和被延宕的真相

《饥饿海峡》中,每一场重头戏,角色之间的角力过程都是惊心动魄的。八重和犬饲之间的情欲交流,两人的力量此消彼长。第二幕八重拜访京一郎,这位娇小的女性与高大雍容的京一郎对峙,尽管是去道谢的,但两人之间的张力早就把这次重逢变了味道。京一郎占据绝对的话语权——只要他抵死不认,八重就是白来一趟。可是,八重的以退为进,几乎是一只脚被逼到断崖外,发出一声最卑微的呐喊:我虽然做着低贱的营生,可是这营生告诉我怎样用身体记住一个男人!仅此一句,八重以令人心酸的方式夺回了话语权,那来自身体的真相。她是底层人,只能用身体去证明所言为真。

尽管,八重夺回的话语权就只有一个拥抱的时间。

同样,京一郎被警方突击审讯,味村咄咄逼人的推理密不透风,一切都似乎昭然若揭,然而京一郎也给了所有人迎头一击。他讲了个十年前的故事,一个饥饿的人慌不择路的故事,在故事里他是无罪的罪人。在法制国家的刑侦体系里,如果证据不足,检方就得眼巴巴瞅着嫌犯脱罪。二战后,美军六年多时间的占领,留下了“官僚制民主”的畸形产物,但这也给了京一郎足够的底气,他一瞬间就夺回了话语权——只要他不认罪,警方就没办法把十年来的所有血案彻底清算。

京一郎的狡猾并不下作,因为他的目的并不是脱罪,而是要求警方给他最起码的“相信”。他用最卑微的方式捍卫他的清白底色,他不否认杀害八重和竹中,但是他坚持要警方相信他十年前的无辜。仅一句“相信”,他就会认罪。警方被激怒了,很多人要动私刑,而味村捍卫了法制的底线,“万一京一郎所言为真呢?那样我们就成了什么人?”高仓健扮演的味村,刚正不阿的脸孔,代表了日本黄金时代的开端,也同样目睹了前代刑警弓坂被自家人鄙视的残酷现实。

角力已经到了无解的地步,讲话的权力不断被抢来夺去,真相一再被延宕。弓坂带来的一包灰烬,化解了无休止的缠斗。尽管弓坂表达了对犬饲的憎恨,可还是给了犬饲一次重新做回到人的忏悔机会。在轻津海峡,犬饲面对八重的老家,纵身一跃。他犯下的罪他要自己去忏悔,因为导致他犯罪的根源是十年前的日本,他拒绝任何人的审判。

京一郎的自杀,彻底抹杀了罪案片结案的可能,成就了最经典的罪案片结局。毋庸置疑,这是整部电影最玄妙的笔触,因为下一个镜头是弓坂苍老的脸孔,那张典型的日本老警察的脸并没表现出惊诧,你读不出任何答案,却又能品味出一切暗示。

弓坂递给京一郎一捧白菊花,在他亲口唱诵的《心经》的洗礼下,京一郎以自己的方式终结了社会的黑暗。他能够自己选择死法,或许就是弓坂所布施的慈悲之路。

详情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2-2023 www.55y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