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集

分类:纶里片 0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初看韩国导演林权泽。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因为《曼陀罗》,有不少声音说金基德导演的《春夏秋冬又一春》模仿了《曼陀罗》。一直也打算观摩观摩,没想到的是,《曼陀罗》一直没来得及看,第一部看的林权泽竟是这部《娼》。

我想说起金基德的妓女题材电影,不管是《雏妓》、《撒玛利亚女孩》还是《漂流欲室》,我们的印象一定是——这个导演为什么能把妓女拍得这样“不食人间烟火”?《雏妓》里感化高傲少女的“圣母”性娼妓,《撒玛利亚女孩》里将“卖身”先后看作浪漫集资和赎罪行为的浪漫主义情节设置,《漂流欲室》更高明,将背景设置在湖心岛客栈这样一个与世隔绝之地里,加之女主角对于强烈爱欲的自觉欲望,更是将女主角的人物形象托离寻常性工作者群体。而《娼》一片,看完以后会明显感觉到一个与金电影的鸿沟——这才该会是妓女真正的人生状态。

如果说金基德的妓女题材电影类似于浪漫主义,那么林权泽的这一部感人肺腑的《娼》就是稳妥妥的现实主义悲歌——正如它一字不差的片名一样。

林权泽没有为故事设置一个类似于湖心岛客栈这样缥缈的背景,是因为他的女主角不矜贵——她就是一名普通的娼妓,从小无依无靠,步入社会后又因为心地单纯误入风月场。而这一进去便一辈子不得出来的机会。

影片的情节空间有两处——潘舞娌的工作地点和开满野花的乡间小路。片中的情节铺展不外乎这两个场景。影片前三分之二的部分里,乡间青年骑着摩托载着舞娌徜徉在田野的镜头还时有出现,基本会有舞娌的特写,表情舒畅、愉悦。乡间场景是舞娌的精神世界暂时得到释放的象征。工作场景是封闭的,当然也是不自由的、没有尊严的。

导演对乡间场景的布置十分有心。安静的公路和漫野的花,带给舞娌的是风尘女子对“根”的留恋,以及对人生的希望。百分之百的正面场景。

而在“单位”里,舞娌的语言、动作诸多限制,与其它“妓女”无异。导演借剥削者之口说出:“潘舞娌一天接十几二十个客人”。

通过以上两个场景的分析,显而易见舞娌虽然已被迫接受自己的工作,但内心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怀抱着生活会更好的憧憬。

舞娌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第一次是和出租车司机,第二次和一名商人。导演通过正面镜头叙述了舞娌两次结婚前夕的状态——她的情绪是愉悦的。但对于最后失败的结局,都是通过舞娌与乡间青年聊天的镜头一句带过。应该说这样的轻淡处理其实是非常得当的——避免过于戏剧化,也同时表达了这样的结局对于舞娌这样的群体来说,本该是不值一提的常态。类似于留白处理,其实反倒带给看客一丝悲凉感,会比浓墨重染的歇斯底里更好。

潘舞娌的人物塑造也是非常成功的。立体、圆型。她在工作场景中,也许似行尸走肉,与寻常娼妓无异;影片却同时设置了乡间场景——舞娌进入乡间小路,同时也是我们进入了她神秘的内心世界。舞娌无依无靠的身世和童年也是由风景镜头切入的。而做了老鸨遭遇大难后,老同僚要离弃她,舞娌追上去,不为追责,却只为塞给她一点钱让她好走。这样一个心地善良的形象便跃然屏幕。

之所以说圆型,是因为潘舞娌这个角色经历了戏剧变化。她的人物弧光整体由正面跌向负面。影片开头舞娌还是一名人生轨迹寻常的女孩,而后,她经历了四次与命运的斗争——两次宿命性的——婚姻,还有两次主动斗争——一次是她设法做了老鸨,另一次是她尝试去庙堂净化心灵——当然不管是婚姻还是主动斗争都以失败告终。正是这最后一次斗争的失败引起了她的深层人格变化——乡间青年最后一次来找她,依然像从前一样骑着摩托车兜风,只是场景早已不在乡间,舞娌的内心也已如一片死水。她再也不能活在希望和回忆里。因为她的余生要全部花费在还债上,任何出来透气的时间都耽误了她还债。她彻底地沦为一具行尸走肉了。

由此说来,《娼》应该既算一部命运悲剧,也算一部社会悲剧——将舞娌一步步推入深渊的当然是一双双剥削阶层的手。

舞娌在离开寺庙时发现难以找到自我。她说:“只有胸怀大志的人才能找到自我。”这样一句话也能说明了舞娌的性格也占一部分原因吧。毕竟如果一开始不要那样单纯也许不会沦落为这一行;毕竟如果能像其他老鸨那样心肠冷硬,估计舞娌也可以翻身做“剥削阶层”。这样说来,《娼》同时也是一部性格悲剧。

纵观整部影片,《娼》之所以能像一场阵雨一样打湿看客的心,一是因为它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这样一个故事,这样一个女人,他们所共同具有的普世性是惊人的。看客从中甚至可以看到千千万万个同样的潘舞娌,千千万万个潘舞娌的人生——像陷入泥泞一样无法自拔。二是因为电影的人物塑造、场景、情节设置都十分成功——无一不恰到好处地衬托了主题:娼妓的人生悲剧性。详情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2-2023 www.55y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