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真正的朋友 更新至20190704期

分类:纪录片 大陆2019

主演:徐熙媛 徐熙娣 阿雅 范晓萱

导演:内详

在这期节目里,我感触最深的,是小S关于自己无法挣脱过去人设的感受。

她表示,自己写过歌发过专辑,但是大家却都觉得她在开玩笑,因为自己一直以来的谐星路线给大家的印象太深了,以致于观众看到她就会不由自主的想笑,想起了她过去在康熙里面的毒舌形象,所以很难把她当作一位认真唱歌的歌手来看待。

这个关于人设的烦恼,其实不止娱乐圈,在职场中,也有一个类似的现象,叫“固有标签”

固有标签

因为之前我写过很多自媒体和运营的文章,所以很多小伙伴求职和跳槽时都会来咨询我。

而在这些大量的咨询中,我发现一个非常突出且广泛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感觉迷茫或者遭遇明显瓶颈的小伙伴,简历都有同一个问题,那就是,简历上所呈现的项目经验或者过往公司,可能看起来很大很光鲜,但细看内容,往往三段工作经历均为非常琐碎的事务性工作,没有看到技能的积累,最终结果,可能就是一个工作一两年的新媒体运营,和刚出大学校园的大学生,没有什么区别。

许多人自己也说,感觉自己工作一年,都没有学到什么东西,都在打杂。

但为什么打杂呢?

因为新人进入职场,最开始面对的一定是一堆乱七八糟的小事杂事。

为什么呢?因为一开始,大家对你的能力没信心,你所掌握的资源和资历也不足以应付大项目,所以一开始,无论你毕业于什么名校、有多优秀,一开始你一定只是做些打杂的事,帮别人做PPT、负责找素材,别人做方案、你负责沟通协调,别人写文章、你负责校改错别字……

当然,这一过程其实不算什么问题,打杂本身是接触工作内容、熟悉环境的第一步,也是考验一个新人表现的第一关,会不会做事、有没有责任心、耐心,工作态度怎么样,与人沟通怎么样,学习能力强不强都可以在这一段时间里大致看出来。

但是,一定要注意:

就是这最开始的第一关,也是最可怕的雷区,许多人的职业生涯就断送在了这里,而且可能一直都没有发现。

1 这个其实很多人说过:很多人天天打杂,加上不会拒绝,于是就成为了职场老好人,其他人一有什么小事麻烦事就会想到你,比如电脑坏了,网络慢了,投影仪不会用了等。平时在公司内其乐融融,你感觉到自己是被充分需要的,但当有一天需要跳槽时,你开始写简历,此时你才发现,自己浑浑噩噩两年,似乎根本没有经手什么大项目,而都是一些上不了台面的小杂事,他们拖住了你的精力。

2 这个注意到的人就很少:很多人在一件件小事中不断获得满足感和正向反馈,因而习惯了这种快速获得满足感的工作节奏,于是开始转向“万能胶”型职员。也就是传说中的“职场老好人”

对,没错,很多人无意间成为职场老好人,不是他们真的性格好,本质是他们习惯了这种,天天做小事,当即就能快速获得满足感的工作节奏。你长期只满足于做小事、杂事,很可能就这么一直做下去了。不但大家有这些活都会交给你,你自己也会慢慢习惯于接打电话、处理文件等等事务性工作了,因为这些大部分都是不用动什么脑筋的,当你熟悉程流程后,你干这些活会非常得心应手,时间长了,你会很愿意沉浸在事务性工作里,因为太舒服了。

而那些大项目,动辄需要几周上月投入,然后要很久后才能获得回报的,相比来说,一开始太辛苦,又看不见什么回报,可能他们就开始不适应了。最终慢慢的就无法投入到大项目中去。只能被日益各种小杂活局限。

这就是困扰无数人的“职场老好人”固有标签问题背后的双重秘密

前者,是外界大众对你打的固有标签,这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注意到。

但更重要,更影响无数人的,其实是后者,人们容易在潜移默化中,自己给自己打上固有标签。

很多新人,即便是真的想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的,但也往往会在外界和内心的双重影响下,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被固有标签所限制。

毒舌小S

而这个问题,在小S身上,特别的明显。

因为在多年的主持《康熙来了》的过程中,她的风格就是“率性,毒舌”

不但大家这么看待,她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

这个风格给大家留下的印象非常之深。

所以,在这么多年的康熙之后,她甚至发现自己想要去尝试一下音乐的路线,都很难被大家接受了~

因为大家一看见她,就会想到那个率性毒舌的主持人。

但这样的标签,要怎么摘掉呢?

其实,就在小S的身边,就有着最好的案例。

因为要说标签,其实她的闺蜜范晓萱才是最可能被贴上固有标签的人。

要知道,当年靠着左三圈右三圈红遍全国时的范晓萱,其代表作品《健康歌》的洗脑程度丝毫不亚于今日各种抖音神曲,更别说还上了春晚

要说固有标签,其实她是非常容易陷入“唱左三圈右三圈的那个小魔女”这个标签里的。

但是范晓萱并没有,因为她很清醒自己要做什么——就是音乐。

一开始她虽然是用小魔女的人设火了,但她知道,那是包装,不是真实的自己,所以她从来不依赖于小魔女这个标签下的漂亮和可爱

少女情歌不是她爱的,她喜欢有个性的音乐

为了摆脱《健康歌》这首歌的形象,范晓萱休整了一年多,从歌手转做制作人,决心做自己风格的音乐。

这期间,她失去了很多喜欢她甜美风的粉丝。

转型后,她为了签好的歌手,做好的音乐,亏了很多钱,还一度被抑郁症困扰。

小S说,你何苦这么逼自己?

范晓萱:这就是我的梦想啊。

所以,在多年后,当大家听见范晓萱的作品时,更多的反应是“这个作品不错呀,咦,她不就是当年那个健康歌小魔女吗?”。

所以,这便是第一个办法,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如果你找到了真正想做的事,那么即便初入职场,被贴上再多的标签,你也不会受到影响,当时间慢慢拉长,你身上各种临时的标签,误解的标签逐渐褪下,最终留下来的,便是那个最真实最自我的你。

第二个办法,则是蔡康永

这个办法叫,找到一个广泛化的标签。

而且这个思路,是我更加赞同的。

因为范晓萱的方法虽然好,但是大部分人进入职场时,都难免有一些迷茫,许多人都是这样,迷迷糊糊的报了大学选了志愿,迷迷糊糊选了公司和岗位,对于未来要做什么,自己的职业规划,都是非常迷糊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初入职场本来就很容易走一步看一步,应该说,像范晓萱这样,早早就找到了自己真正想做,不惜一切也愿意做的事的人,无疑是幸运的。

蔡康永的方法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因为蔡康永身上也有一个很强的标签,那就是“情商高会说话”

但是你会发现,这个标签,相比小S的毒舌谐星路线,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那就是“它的适用性非常广泛,几乎白搭”

毒舌谐星路线,在康熙这样的娱乐综艺中无往不利,但在大舞台,大晚会类主持中,是不太适合,甚至有点反差的。你很难想象一个天天毒舌搞笑的主持人,突然一本正经的念起了晚会腔。

但情商高会说话呢?

这样的标签,几乎可以适用于一切场合,所以虽然蔡康永身上也有很重的固有标签,但他并不会太受影响。

这个案例,给我们所有的职场一族一个全新的思路。因为作为新人进入职场,不可避免的会面临固有标签的问题,本质上,这并不是一个坏事。每个新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姿态,或者说是记忆点,这样更便于同事们记住你,这是职场标签的本质。

比如,你做PPT很好,大家会记得你

你做事特别快,大家也会记得你

甚至你王者荣耀打的好,大家一样会记得“哦,他就是三组那个王者荣耀大神,求带”

而在这时,你要思考的,就是,如何选择一个,大众化,广泛性的标签,并为之努力。比如,大家都记得你PPT弄得好,那么有没有可能,你可以告诉他们,本质是你对各类office软件都掌握很好,很适合作为大项目的输出文档者呢?这个的职场加分,可就爆炸了(真事,PPT和Word排版,掌握精了真的是大杀器)

再比如,你做事很快,其实更进一步,是你执行力特别强。因为做事快并不完全代表好事,也可能会有毛糙的感觉,但执行力强,则是一个所有人都喜爱的同事标签。

再比如,王者荣耀打的好,这个吧,其实并不是什么工作上的好标签,但是如果你说,是你对新奇事物特别喜欢,各种APP信手拈来,资深极客,那可就瞬间加分了。

甚至你可以思考,小S的毒舌被大家深刻记忆,但仔细想想,其实毒舌和一针见血的深刻洞察力,也就一墙之隔,一针见血的作词者,对于音乐圈是很容易被大家记住的。

这个的思路就是,如果标签化不可避免,那么你就要尝试主动拥抱它,为自己寻找到一个更良性更广泛化的标签。

当然,光想什么标签还不够,标签不是存在于你嘴上的,而是通过行动表达出来的,固有标签现象的背后,本质上是你对自己的职场定位。

你,如何看待自己的职场定位,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才是应对固有标签背后,最本质的问题所在。

详情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2-2023 www.55ys.net All Rights Reserved